九零年,城里的建筑工地越来越多,水泥的生产是有限的,很多工地都不能保证每天开工。自家的工地是不愁的,之前囤下的水泥够用的了。 有一天,大哥在关家庄接待一个外地回来的老乡,以前县里一把手的儿子,哪大哥算是朋友的朋友。现在在某个大城市做局长,回老家看望长辈,跟大哥联系了,大哥做为地主肯定得接待呀。正吃着饭着,小文哥进来敬酒,大家一块喝了两杯。小文哥就知道那人的身份了。回头到另一个房间打招呼的时候,那人正好是个建筑商,跟几个同行正在诉苦,水泥不够用,工地开不了工呢。小文哥就留了个心眼儿。 回头把大哥叫出来,把这个事儿给大哥一说,大哥就有数儿了。 送那个朋友走的时候,就跟他提了一嘴,说有个朋友的工地水泥不够用了,能不能帮忙解决一下。那人二话没说就答应了,他工作的那个城市,最重要的工厂就是水泥厂,正好归他管。当时就给厂里打了电话,打了招呼,挂了电话就给大哥写了一个条子,一万吨水泥。 大哥拿着这个条子,到了水泥厂,水泥厂又给开了厂里专用的提货票。 这个提货票只是一种许可证,凭票购物,有票的人才能买到水泥,提货票,多少钱都没有货。 大哥拿着这个票,直接提回来一万吨水泥,运到马场。 小文哥这边儿通知那些个建筑商,水泥有货了。那些人直接就到马场提货,水泥都不用落地就直接能卖掉,大哥也没多加,一吨就加了十五块钱。去掉自家留下的,挣了十万块钱。 就这么简单,十万块钱,到手了。 这也是小文哥做为中间人做成了最大的一笔生意。之后,时不时的,帮着中间拉一拉线儿,谁也不好意思白着他,一年也不少挣,并不说他就缺那点儿钱,而是好,他就跟人喝酒聊天,就朋友,都是顺手的事儿。最起码一年的烟钱酒钱和车的油钱够了吧。谁家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,还能嫌钱多啊。 入秋,明子回家的时候,明子娘跟明子说,让她没事儿的话,多回来几趟,看着点饭店和工地。 “婶儿,出了什么事儿了?小文哥咋了?”没听他说过啥啊…… “雪儿的眼睛有病了,文儿跟他媳妇儿带着孩子看病呢,没那么些工夫了。”明子娘就跟明子说。 “雪儿眼睛咋了?”雪儿出生之后,天生就是对眼儿,认真看东西的时候就对眼儿。孩子眼睛特别大,黑眼珠很亮,睛睛很漂亮。再说对眼儿的人也不少,没听说过有啥病。再没听说孩子的眼睛有啥别的病啊。 “这不是前些天,你老嫂她妹子去市里上学嘛,你老哥老嫂去送她,就把雪儿送我这儿来了。那一天,我就发现,这孩子看东西老斜着眼睛看,不正脸儿看东西。晚上他们来接孩子的时候,你老嫂也说,发现孩子看东西总侧着脸看。到县医院一问,大夫说可能是眼睛有病。又去了市里医大,说是斜视,先天的。必须得治,不治的话,以后就得瞎。”明子娘边说边叹气,这愁人劲儿的。 “啊……”怎么这样呢!明子都不知道该说点儿啥,心里不得劲儿,雪儿从生下来开始,她一直看着长这么大,别说她爸妈是啥心情了,就是她这当姑的一听,心里都跟针扎了似的。 “婶,你也别着急,有病咱就治病呗。只要能治就行。没事儿,啊。”明子安老太太。 “我这辈子竟长病了,我还不知道长病是咋回事儿?大夫说了,能治,就是费点事,孩子得遭点儿罪,再就是遭点钱的事儿。别的都行,费事不怕的,花钱更不要紧,挣钱不就是为了花的嘛。我就是心疼孩子,那么大点儿。” “年纪小也有好处,早治好了,早好。”这安,好无力。 明子当天又去看孩子。不仔细看,还看不出什么。 “老嫂,大夫咋说的啊?怎么个治法?” “大夫说孩子现在还太小,做不了手术,得等她长到五六岁的时候,才能做手术。”老嫂总快哭了。 “那手术之前呢,这几年就这么着?”听着这么不告谱呢。 “嗯呢。只能平时多看着点儿,别让她总偏着脸看东西,怕到时候一脸大一脸小。一个小姑娘,要是一脸大一脸小,将来可怎么整啊。” “是不是大夫的医术不太行啊?咱们换医院再看。多看几家医院,再说,没准到更大的医院,就有地方能治了呢。”医大是省里最好的了,但是可不是全国最好的,没准虽的医院能治呢。 明子回去之后就开始联系医院。给老同学田静姝打电话,她们大学也有附属医院,是全国都有名儿的,让她帮着联系一下大夫。 几天之后,田静殊给明子回信儿,大夫联系好了,随时可以过去。 明子又给家里打电话,小文哥当天就跟老嫂抱着孩子往京城赶。 结论还是一样的,孩子太小,手术难度太大,危险还高,怕碰到神经。 明子还是不死心,听人说江省的眼科很厉害,又跟小文哥说,到江省医院再看看,这回不用明子再联系人了,小文哥在边境几年,江省的朋友认识很多,一打听就知道哪个医院哪个大夫医术好了。 还着孩子过去。 这回大夫给出的成功率大了一点,百分之七十。 也还是不建议立刻做手术。最好还是等到五岁以后。至少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成功率,而且过两年,说不定还有新的仪器和治疗方法问世,到时候成功率更高也是很可能的。 所有的大夫都这么说,那就只能等了。 从此之后,小雪儿就更离不开人儿了,老嫂恨不得一天二十四小时盯着她,纠正她看东西的姿势,就怕将来脸长变型了。 小文哥有一次喝多了,都哭了,说孩子有病,他心里老难受了。他甚至有点庆幸那个孩子没保住了,要不然,可怎么整,大的有病,小的还小,真的看不过来了。 都是为人父母了,听了这话,谁不难受啊,姐弟几个陪着他哭了一场。顾向北还陪着小文哥大醉了一场。晚上抱着明子特别的跟明子说谢谢她,把两个孩子养的那么好,明子被他说得心里也酸溜溜的。 十月,砖厂停工了,大哥用四个半月的时候,完成了之前六个月才能完成的产量。产量增加的同时,损耗还降低了,效益明显的提高了。 厂子还是原来的集体承包合同,所以大哥其实还是挣工资的。他这一年,拼出来的,不过是明年合同到期之后,一个优先个人承包的资格。 第96章 一入冬,明子娘就住院了,这一次,住了两个月,二姐好不容易不用再帮着明子哄孩子能轻松点儿了,又要到医院陪护。 看孩子和看护病人还不一样,孩子是一天比一天长大,一天比一天出息,病人,特别是重症的病人,越看心里越难受。 明子娘是在医大住的院,大夫很明确的告诉明子几个,就是花钱买时间。可能是一年可能是两年,也可能一个月两个月,看病人自己的意志力,也看家属看护得好不好。 有人说,只有在生命面前,才是真正的人人平等的,不管你有多少钱,有多么大的权势,谁也抵不过生死。 其实,也不一样。至少,现在还能花钱买时间,还有钱可以买时间。 那就好。 玲子姐每天在家里做好了饭,明子拿到医院去,为了送饭方便,全家都搬到了老房子住,那里就在市中心,离哪儿都近。明子一天三顿的送饭。再没有时间回县城去照看生意。砖厂冬天停工了,只留下两个看更看着厂子就行了,大哥时不时的过去看看,给两人带点儿吃的用的。别的人都回家了。 年初招的几个大学生都已经正式入职了,强子和小川冬天没事儿了,就到运输公司帮忙,他俩体格好,跟着车跑了几回长途,到南方去运水果输菜。原来工地上的两个都到了饭店里帮忙,能干什么就干点儿什么。 工地冬天也是干不了活儿的。 房子主体已经封顶了,只剩下门窗玻璃还有水暖等内部的细节,明年开儿用不上一个月也就完工了。 楼已经全部卖出去了。900块钱一平米,比同期的其它房子高出去200多,还是很快就卖完了。住户也算是非富即贵了。光是卖房子的钱,就净赚了几十万。 小文哥承诺了明年五一钥匙的,开儿肯定很忙碌。 连几个姐姐没事儿的时候都开始逛街看东西看家具啥的,开始为装修做准备了。 明子几乎第一年都在装修房子,够够的了,本不去想那些事儿,到时候直接扔给装修公司就完事儿了。 顾向北只要是回家,不管多晚,都会先到医院去看明子娘一眼再回家。如果去的早明子娘还没睡,保准给明子娘洗完脚再走。同病房的人听顾向北叫娘,都把这个儿子是夸了又夸。等知道跟每天按三餐送饭的明子是一家的,是姑爷不是儿子的时候,就更是羡慕,直夸明子娘有福气。有年轻的家属,还说,他们一家子都长得跟电影演员那么好看。 这个是真的赶巧了,正好护理的是二姐和明子,再加上一个顾向北。他们才这么说,要是小文哥一来,保准不会有人再那么多了。小文哥现在不光是皮肤黑了,头发也开始掉了,有一句话叫地方支援中央,说的就是那种发型的。还没到三十岁呢,头发少了一半了。 一个多月之后,主治大夫找到明子,“现在国外出了一种新药,在防止肝腹水方面还是比较有效的,但就是价格太贵,一片就要一百二十块钱,一天就要吃一片。你看你要不要考虑一下?” “是什么药啊?”明子没有说用还是不用,谁知道是真有新药了,还是别的原因啊,得先打听打听再说。 大夫说了个药名,明子记下了,说回去跟家里商量一下,看用还是不用。 出了医院,明子就发动人脉,开始咨询。问了几天,反馈回来的结果跟大夫说的差不多,药是好药,也确实是有效,就是太贵了,吃不起。 有效就行,别人家吃不起,他们家还能吃不起嘛。明子觉得,如果连一个月四千块钱的药钱都拿不出来了,别说大哥和小文哥会不会郁闷死,就是她,都得找块豆腐撞死去,穿越一回,一个月四千块钱不来,那就太讽刺了。 这些年,多的没有,几百万总有的,虽然是大部分都在房子和公司里了,谁手上还能没有点儿动资金啊?有五万块钱就够明子娘吃一年的药了。 “大夫,我们家属研究过了,那药我们买。您先给开一个月的,以后我按月过来找你拿药,您看这样行吗?”明子在大夫巡房之后就去找大夫了。 “哎呀,小姑娘啊,你当我这儿是批发市场呢?要多少有多少?那药那么贵,我也是从医学杂志上看到的,不瞒你说,我们医院都没有。我是看你们家几个孩子确实有孝心,你母亲的病要不是照顾得好,人早没了,再一个,也是看你们家家庭条件不错,我才告诉你有这个药。你当我是卖药的呢?”大夫被明子的“大手笔”给逗笑了都,一开口要一个月的,这年头儿,他们大夫一个月才挣几百块钱呀,张嘴就几千几千的?吓唬谁呢? “不好意思,不好意思。大夫,我这不是着急嘛。我以为咱们医院就能有那药呢,真没想到是您特别帮助留意的,太谢您了。那您说我得怎么办啊?去哪里买药呢?”明子赶紧给人家大夫道歉,她每回一到医院,总是惯思维的就把医护人员往后世的医院上套。有点儿太超前了。这时候的大夫,还是很有医德的。当然,后世也不是所有的大夫都没有医德,只是她去的医院太少,没遇到罢了。 “国内现在也就京城的大医院里有。我可以帮你申请一下,但是可能需要一点时间。如果你着急的话,可以先去京城的医院想想办法,特别是部分的医院,可以试一试。我这里申请到了之后,再通知你。”大夫还是很有耐心的。 “好的好的好的,谢谢大夫。”人家能做到这个份上,就很不错了。 明子晚上回家就跟顾向北说了这个事情,顾向北就开始联系人,他之前毕竟在警卫团工作过,老战友啥的还是很有力度的。不过两个小时,京城里就给他回过信儿来,药没问题。但是量不多,一个月最多能开出来二十片。也没提钱的事儿。 这就不错了,再从别的地方想办法呗。明子第二天一大早就把钱给汇过去了,这么多钱呢,不能让人家搭上啊。 两天之后,药就邮到了,顾长官还是很给力的。那之后,明子娘就开始每天一片药,明子跟她说,那药十块钱一片,是拖了好多人才买到的,医院都没有卖的。明子娘这个心疼啊,一个劲儿说,她吃一个月的药够她大儿子挣一个月的了。明子和二姐相视而笑,心里想着,要是您大儿子这些年光靠着那点儿工资养家活口,一大家子人,早饿死了。 之所以没说一块钱一片,明子是怕老太太跟别人推荐啊,同个病房的,或是亲戚啥的要是问起来,她再送人几片儿咋整?不光是钱的事儿,关键是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得到啊。或是跟别人推荐,人家一问买不到,那不得馅啊。 说十块钱一片儿,还说了特别不好买,老太太肯定不会送人,也不会轻易跟别人推荐的。一个月三百块钱是不少,但是家里情况老太太心里有数,还不到供不起她吃药的程度,心疼也是有限的。 明子买药的事儿也没跟兄姐们商量,有啥好商量的,四个姐姐家条件都一般,不可能让她们拿钱,两个哥哥肯定也不会说因为药贵就不给老娘治病,肯定会同意买,那还有啥商量的。谁拿钱不是拿。都是自己个儿亲娘。 半个月之后,医院这边儿的药也到了,不光是明子家一份要买的,不差钱的人多了。那药也还是紧张,明子好说歹说,开出来二十片。下个月能开出来多少还不一定。这以后每个月还得抢药? 拿着钱花不出去的觉,简直了。 两个月之后,明子娘出院回家。 多少年了,都是这样,明子娘住院,出院。回到家就开始准备过年了。 爷爷过了年就八十三了,身体一点儿病没有,就有一样儿,耳背,说话声音小一点儿就听不到了,所以,跟他说话就得大声喊,不知道的,还以为他们家对老人不好呢。 三个老人,就明子爹,是啥病都没有。牙不好,镶了口牙,但也不影响什么。每天接送几个孩子上学放学的,风雨不误。在家的时候,就是每天看着点儿,给明子娘打水,拿药。每天早上还都要把蛋水给冲好了。再就是听指挥了,明子娘让干什么干什么。 运输公司今年效益特别的好,尤其是入冬这几个月,每十天跑一趟南方,一个月三趟,一半水果一半蔬菜,每次回来都被小商贩们抢购一空。到腊月二十八最后一趟回来。足足挣了几十万。 关有庄开业半年多,纯利润也就两万块钱。这个饭店,最大的好处,不是挣了多少钱,而是隐的那些人脉和信息,多少钱都买不来。 小文哥现在是志得意。一年小两百万的收入,就是拿到省城里去,也能排得上号了。除了孩子有点儿小病,老人身体不太好之外,他真是不差什么了。 要说小文哥也是狠人。他知道老嫂没主见耳子软,怕那钱都让她娘家划拉去,很少往家里拿钱,一年就拿回去三五万块钱。自己连个存折都不留。老牛头儿干了半辈子工厂,眼力还是有的,建筑公司和运输公司能挣多少钱,他就算估不准十成,也能猜个七八成出来。小文哥就说是跟明子打工,大钱儿都让明子给存起来了,或者直接放公司里当动资金。 他一个退伍兵,回就在保卫科,说好听的叫保卫科,说不好听的,就是个保安。他能挣多少钱啊?在边境那几年,了多少东西,那是绝密,连明子都知道得不是很清楚,她就只负责收钱了。别人更不能知道。本钱都是明子给的,这个老嫂也是知道的。那两年小文哥也往家里了几万块钱。 回来这一年多,更是早就说得明白,就是给明子打工。本钱他是没有的,工资也是凭着明子赏,给多少算多少。他是不会主动要的。反正他要房有房,要车有车,吃好的喝好的,家里也不缺钱花,就行了。 这么说的话,牛家人是相信的。 再说了,一年拿回去好几万,不少了。已经是高收入了。 就这,老嫂对明子还得不行不行的呢,觉得要不是明子拉巴着小文哥,家里哪能有十多万的存款。她爹上了一辈子班,家里都没攒下两万块钱来。 家里的明眼人都知道小文哥是怎么回事儿,但是谁都没说什么。全当啥也不知道了。 年前,木王堡二舅家的大姐给大嫂的妹妹介绍了一个对象,男方就是他们屯的,大专毕业,分配到县里的大修厂工作。两人见了面,彼些觉也还不错,就订下了。 李家觉得总让闺女住在小文哥家里怪不好意思的,如今亲事定下了,就想着早点儿结婚。刘家也是那个意思。双方一拍既合,就把婚期定在农历的二月。李家妹子就辞了售货员的工作回家待嫁。大哥已经跟李家说好,待他小姨子结婚之后,就在县里最繁花的商店里给兑一节柜台,让她自己做老板。 过完了年,明子爹就是六十周岁了,他过生的时候,小文哥特意找了当初他们拜把子的四哥石海来。石海现在兴隆镇上开了一家照相馆。来家里给拍全家福。 三个老人。七个子女,七个另一半,加上十二个孩子。二十九口人,一大家子。得亏家里的客厅足够大,要不然屋子里都施展不开了。 拍完了全家拍,顺便,各种组合的都拍了一遍。有明子姐妹五个的。有姐七个的。有五个连襟的,有两个妯娌合影的。还有所有女眷的,所有男人的。孩子们的。明子爹娘的。还有各个小家的。 明子觉得这都是很好的记念,平时她给孩子和家里人拍的照片很多,但是都是生活照,很少拍过全家福。看来以后要常找机会拍一拍这样的全家福了。 等到孩子们都结了婚,有了孩子,那可真就是一大家子了。 过完了年,各个单位都恢复上班了,饭店等各种营业场所也都开业了。BJzjnF.coM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