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以朱棣想快点结束大朝会。 开始之后,就让臣工们迅速宣布在小朝会上决定了的国家大事,大朝会过去了大半时间,朱棣没觉肚子有什么不舒服,于是放下心来。 在没有臣工上奏后,朱棣咳嗽一声,“朕再说个事,诸位臣工看看,此事可行否。” 众皆洗耳以闻。 朱棣缓缓的道:“昨朕去过黄昏在东郊那块实验田里,嗯,这块实验田黄昏已经送给朕,从今以后便由官府来管理。” 列臣哗然。 那片实验田说大不大,只有几十亩,说小也不小,也是一笔不菲的产业。 没想到黄昏竟然说送了就送了。 只不过众人一想到黄昏如今的身家也便释怀了。 别看这小子还年轻,说身家的话,如今整个应天,不对,是整个大明都找不到几个可以和他掰手腕的人,是还没有得到公认的大明首富。 送几十亩地给朱棣拍个马,小事一桩。 朱棣继续道:“这块实验田,诸位大概听闻过了,也大概知道里面种的什么,有番椒、番薯之类的东西,都是从西洋那边带回来的农作物,大家也许会有微议,我大明物华天宝,何必稀罕西洋作物,但有道是有容乃大,我大明神州虽然物华天宝,可也要虚心接受外来的优秀的东西,比如那番椒,它虽然和茱萸子是一样的功效,但它的味道更为纯正,也更适合作为饭菜的佐料。” 众臣有点茫然。 太子咳嗽一声。 提醒父皇,老爹啊,这可是大朝会呢,说国家大事的时候,你怎么说起这些厨房事情来了,这可不是朝堂山该有的内容。 就那一句:君子远庖厨。 不说堂的那些读书等身的文臣,就是那些沙场出身的武将,也没有一个人进过厨房,老爹你作为大明天子,更没有在此刻说厨事的立场。 朱棣看了一眼朱高炽。 朱高炽吓了一跳,立即跪下请罪,“儿臣偶父皇,了朝堂礼仪,还请陛下赎罪。” 朱棣没好气的道:“有病就治!” 朱高炽心里松了口气,“退朝后儿臣就请御医诊治。” 朱棣点点头,给了大儿子台阶下,“你是太子,是要辅佐朕主掌国家大事的,你的身体不是你一个人的,是全天下老百姓的,你要是糟践自己,天下老百姓也不乐意!” 朱高炽闻言愣住,有点不敢相信耳朵。 父皇这意思…… 无形之中更加的笃定了自己的太子位置,隐晦表达了今后不会换太子。 其他臣子心中亦暗暗凛然。 只有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已经纪纲等武将心里暗暗发苦,也不知道陛下是不是猪油蒙了心,以前他可从来不会当中笃定说不会换太子。 这句话之后,朝野之间那些还有想换太子的想法,大概又得消停一段子了。 看着朝堂头接耳,听着嗡嗡嗡的声音,朱棣眼睛微微蹙起。 在一旁的狗儿大监一看,哟嚯,你们这是不将咱永乐陛下放在眼里了么,咳嗽一声,尖锐着嗓子喊了一句:“肃静!” 众臣噤声。 朱棣也没追究这事,反正这都是些狗皮膏药,司空见惯的事情,总不能因为这些蒜皮贬官罢,何况朱棣现在也没底气。 朝堂是真的差人手。 道:“在那块实验田里,真正重要的不是番椒,而是另外一种作物,也是从西洋带回来的,叫番薯,不过去番化,改名红薯。” “红薯可以作为主食,也可以作为辅食,产量高,种植环境要求低下……”朱棣一番娓娓而来,将红薯的油加醋说了一遍。 话音还未落,户部尚书夏原吉出列,“陛下,红薯真有这等习?” 作为户部尚书,夏原吉要管的事情很多,农桑是他责内事,户籍也是他责内事,所以整个大明,除了朱棣之外,只有这位尚书知道大明即将面对的问题:随着人口暴增而来的粮食危机。 这一两年,他为了此事几乎是殚竭虑,可无论他怎么想办法,都明白一个真相:无论大明如何的有钱,只要不去抢番邦的粮食,要不了五六年时间,大明就要面对粮食危机,到时候很可能会出现大的饥荒,而一旦出现饥荒,则可能出现农民暴动,路有冻死骨的画面将横亘数年之间。 那时候的大明岌岌可危。 所以现在的夏原吉明白了一个道理:黄昏的医疗改革其实是把双刃剑,一个不好,就会将大明带着走向看不见底的深渊。 轻一点,王朝自此衰落。 重一点,改朝换代! 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,当老百姓吃不饭,则什么都有可能发生,须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。 第788章 人尽其才 朱棣颔首,“没错,朕亲眼所见还能有假不成,我知道夏尚书你的想法,这也是朕的想法,朕已经决定,要在全国推广红薯的种植,确保朕的千万子民都能吃饭。” 一位都察院的御史出列,道:“启禀陛下,微臣起于寒门,少时躬耕于阡陌之间,闲暇读书,虽不若凿壁偷光,但亦是花费了别人数倍的时间,别人十年寒窗苦读有今朝,微臣则需躬耕之余读书,才有今报效家国的机会,所以其实深谙农事,还请问陛下一件事,这红薯虽然生长习对环境要求不高,但它产量几何呢?”BJzjNf.cOM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