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澄不可能现在去给元仲华承诺继承权,相较于嫡长子继承制,他其实更倾向于选择最优秀的儿子或者孙子,但嫡长子继承制也确实对维系社稷传承起到重要作用,如何抉择还是要再看将来。 所幸如今嫡是公主,无论她的年纪,还是身份,立为嫡只是权宜之策,将来完全可以将最出的孩子生母抬为嫡,以确立嫡子身份,说不准等高澄晚年,还能看上一场诸子夺嫡的大戏。 哪怕小高王更愿意将来诸子相亲,可他的身份注定这只是奢望,面对权力,没有人能够不动心。 而公主的嫡身份也给了其余人觊觎的机会,比如尔朱英娥。 曾经一心沉醉于与高澄玩各类角扮演的她,如今实不实与高澄吹些枕边风,总是提起高孝璋的聪明伶俐、乖巧懂事,甚至居然还说他是个孝顺的孩子。 宋氏也不能免俗,一个劲的吹嘘高孝瑜。 搞得高澄又好气又好笑,那俩小混蛋在洛待了半个多月,自己在他们面前与高配合演了好多场父慈子孝,也不见他们给自己洗一次脚。 高澄明白尔朱英娥与宋氏的想法,他也能够理解枕边人这么做的心思。 与自己不同,高澄育有两子四女,不出意外,后续还会有更多儿女出生。 而高孝璋、高孝瑜就是目前尔朱英娥与宋氏的全部,不能陪伴成长的两女本就对他们心存愧疚,母亲为儿子暗地里争夺,吹些枕边风而已,又如何能去责怪她们。 只能说高孝璋、高孝瑜被养在高身边,这为俩兄弟赋予了别的意味,也让不少人起了心思,不止是尔朱英娥与宋氏,更有高澄的亲信宠臣,观望许久的他们似乎也对与高孝璋、高孝瑜联姻有了兴趣。 而高澄的女儿们更是抢手,受益于父母的好基因,女儿们五官模样都生得漂亮可,再加上她们的身份,连未周岁的第四女都有人惦记了。 陈元康就想给他刚出世的儿子订个娃娃亲,就连段韶都时不时与高澄来信,在信中总要有意无意的提起自己儿子段懿,又要装作不经意地表示自己对高澄长女高宓的喜。 对于这些明目张胆地拱白菜行为,高澄都未应下,他与陈元康、段韶等亲信无需以女儿的婚事再来增进。 高澄亲自一一回信,提到等将来女儿们十六岁后再作考量,由她们自己抉择。 当然,嘴上是这样说,但作为父母,谁又真的放心让女儿自己去选,唯恐她涉世不深,被人花言巧语哄骗了。 太昌九年(540年)八月二十,各地秋收,如火如荼,高澄也是在这样忙碌的时节里,将一家老小留在洛,统率三万五千名京畿军北上与高汇合,待做好战争准备后,再一齐从晋出兵,走蒲坂渡黄河入关,而玉璧也将再次成为前线物资集散地。 在离开洛前,高澄向舅父娄昭发去命令,一如之前设想,由他在秋收后征召相、冀、沧、定、济五州兵马共计十万南下滑台,与段韶各领五万人,策应南线。 又命孙腾、高隆之、司马子如三人为洛留守,三人各司其职,由高隆之、孙腾管辖尚书省,分掌六部之中的三部,司马子如代掌中书省,凡重大决议需由三人磋商,一致同意才可通过,但凡有人表示异议,并且不愿退让,必须立即派人快马向高澄请示,由他裁决。 而洛防卫,内部主要由王士良所掌军、张亮所领盐兵、以及可朱浑元的部曲与司州州郡兵组成,外部则有调任广州刺史的高季式坐镇南盆地,防备侯景,又有独孤永业镇守潼关,由陕州刺史高慎策应支援。 对于家事,高澄同样极度重视,他告诫芸娘,自己不在府中的时候,决不允许高洋登门,也要她替自己看好妾,毕竟他可不想如高一般,得胜归来,却发现后院出了事。 身处送行人群中的高睿望着堂兄离开的背影,也长舒一口气。 每次母亲与高澄相见,那含情脉脉的眼神都让高睿倍煎熬,他知道这两人之间是清白的,但也正因为此,更让他无可奈何,尤其是再见了父亲高琛的灵位,都让他愧疚不敢直视。 哪怕高澄走得没影了,元季也不愿移开目光,方才道别时,高澄掀开衣襟,朝自己出了那枚送他的平安符,那浅浅一笑,在元季的脑海中久久徘徊,挥之不去。 尔朱英娥与宋氏本想随行,反正高澄要在晋住一段时,她们也好趁机陪伴儿子,但高澄躲她俩的枕边风,唯恐避之不及,又怎会将她二人带上,只是安说等回洛时,定会将高孝璋、高孝瑜带来,才让两人罢休。 高澄不介意她们吹枕边风,但念叨得多了,也会觉厌烦。 当年一口一个皇后娘娘,一个颍川王妃,叫得多亲密,到底还是逃不过七年之。 第三百一十一章 长安聚兵 高澄立马于黄河大桥北岸,众将士在他眼皮子底下陆续渡河,川不息。 一众随军文武围聚在他的左右,大将有斛律光、慕容绍宗、高敖曹、侯渊、刘丰,谋士也有张纂、王峻、王纮等人以及兵部尚书封子绘。 辅佐高十年,却希望转投洛的张纂终于得偿所愿,在这一次高停驻洛时,得到允许辅佐高澄。(详情见219章) 曾经被高澄打发去玉璧,随军为窦泰参谋,践踏西魏禾苗的王峻也早已经被调回了身边听用。bjzJnf.cOM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