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孤当然是汉人了。” 羊鸦仁刚被送走,又有一员大将前来拜会,他一见高澄,便拜请道: “末将恳请大王赐以高姓!” 在古代,祖先崇拜具有普遍现象,而这人却背弃祖宗,求赐高姓,自然有他的苦衷。 此人名叫元景安,是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的五世孙,正儿八经的元魏宗室,高平定洛时,受娄昭举荐,被任为都督,行伍数年,多有战功,也算是除齐王的舔狗元孝友以外,在高氏麾下混得最好的元家人。 如今作为京畿军众多将领中的一员,元景安眼见北方已定,高氏得此大功,随时可行篡国之事,又有南朝旧事为鉴,时常因自己身为元魏宗室而忐忑不安,唯恐高氏篡国后遭了毒手,这才有了向高澄请求转为高姓这一举动。 高澄将元景安扶起,安抚道: “赐以高姓并非难事,然将军声名赫赫,世人皆知来历,也只自欺欺人。 “孤有意使天子效仿山公故事,连天子尚且能容,何况他人,孤着实无意徒增杀戮。 “将军若是坚持,孤愿以高姓相赐,然将军若是信得过孤,无需更名改姓,只需以赤诚之心侍奉,不止无命之虞,更有富贵传家。”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,元景安也就不再坚持往渤海高氏上蹭,他向高澄再三拜谢,才躬身告退。 渤海高氏着实是个大染缸,谁都能跳进里边洗一洗,你说是吧,徐隆之。 第三百四十一章 水军 高隆之自觉是个劳碌命,不管大事小情,高澄总喜指派他去持,兢兢业业忙碌于本职工作的孙腾、司马子如等人,与高隆之一比,都能被称作尸位素餐。 当然,这般使唤下,高澄也没亏待了他,不仅将庶妹下嫁其子,更是让出了尚书令一职,再使高隆之身兼工部尚书,稳居高氏第一文臣。 当初高澄嫁妹,也曾有过非议,毕竟两家人名义上同为渤海高氏,不过有当时高的应允与高澄坚持,终究是促成了这门亲事。 在西征以前,高澄曾命令高隆之在洢水、洛水河畔监造多座冶铁炉,提炼钢铁,尽可能去除杂质。 回师洛以后,高隆之虽分心于主持民众迁徙,又临时跑腿为高验收墓地,但也没有把这项差事落下。 到如今,终有所得,高隆之为高澄献上五把新近打造的钢刀,高澄拿出四把由纥奚舍乐、薛虎儿等库直试刀,众人试过之后,纷纷称赞,其质远胜于前。 高澄为之大喜,询问高隆之能否进一步提纯杂质,高隆之却道已经用尽办法,高澄虽然失望,但也对其以及参与此事的匠人们颁下赏赐,并继续由高隆之主持投产事宜。 他受够了如今的兵械损耗率,薛孤延就曾一用废十五把钢刀。 高隆之已经四十七岁的人了,两鬓斑白的他,在一声声叔父中失了自我,更忘记了疲惫,毫不犹豫的接下了这份差事。 送走了高隆之,高澄命人给唯一不曾使用的钢刀打制华美刀鞘,用玉石点缀,以作装饰。 当然不是给自己使用,而是作为转赠侯景的礼物,众所周知,齐王殿下不慕奢华,他也就在食、方面讲究点。 王伟受侯景之命北上吊唁高,同时也是观察高澄态度,来到洛的当天就受到了高澄的热情接见,既展示对侯景的重视,也是对王伟本人的拉拢。 在洛小住了一段时间,王伟前来向高澄辞行,这期间齐王待人接物让他觉如沐风,等回了襄,将自己所观察到的一切如实说出便是,也无需为齐王粉饰。 高澄得知王伟明就将启程南下,特地命人将早已准备好的礼物呈上来,说道: “此刀为尚书令主持新铸,还请代孤转侯公,盼他以此杀贼,再建功勋。” 王伟赶紧谢恩,小心接过。 临别之际,高澄又赠金银作为王伟南下的盘,王伟本要推辞,却听高澄代道: “君可将赠金一事相告,其必无疑心。” 王伟也不是愚笨之人,当即明白齐王用意,是要让自己以此向侯景表忠,于是千恩万谢地接过了财物,三拜而出。 送走了王伟,高澄又命人将尚书右仆杨愔唤来,昨天二妹回家串门,就曾对高澄抱怨,说他应该将自己丈夫列为扶灵八人之一,杨愔既是信都建义参与者,又是高女婿,无论如何都是够格的。 高澄摸不准究竟是不是杨愔心生不,不过他更倾向于是妹妹自己的想法,毕竟两个妹妹都是自小受宠,没经历过什么事,说好听点是心思单纯,尤其是二妹。 高皇后还能时常撞见大哥指派高隆之欺负天子,二妹下嫁杨愔,自然也没人敢让她见识人间险恶。 对待真正意义上的自己人,高澄不喜拐弯抹角,他把杨愔唤来,便当面向起了这件事情。 杨愔听说子跟高澄抱怨,不由哑然失笑。 他是个真正的聪明人,这时候应该做的不是赔罪,而是把这件事当做笑谈,赔罪只会让两人关系看起来生分,况且这件事确实与他无关。 杨愔很清楚的知道,高去世,高澄需要利用一切手段拉拢高旧部,如彭乐、薛孤延等人,扶灵身份能够作为他们的一张护身符,故而涕零。 但他杨愔与高澄是什么关系,早在信都起义时就归入了高澄麾下,高澄还为他提来尔朱世隆、尔朱天光的首级告宗族,与高家二姐的婚事也是高澄撮合,凭两人的情谊,为高扶灵,只不过是增光彩而已,并无任何实际意义。BJzJNF.CoM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