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已经吃得差不多了。”顾莞宁抿 一笑,站起身来:“母妃有什么好消息要告诉儿媳?” 瞧瞧太子妃 脸红光 面喜 的样子,显然是有大喜事。 太子妃哪里还能憋得住,笑得合不拢嘴:“确实有桩大好消息。今 父皇在朝上颁旨,立阿诩为储君。再过几 ,便由礼部选定一个好 子,为阿诩举行正式的册立之礼。” “阿诩终于等到这一天。我们也总算熬过来了。” 太子死后,太子府一直飘摇不稳。强势的齐王, 险的魏王,还有 中有人撑 的韩王,个个对储君之位虎视眈眈。这一个多月来,太子妃食不下咽睡不安寝。在人前还得佯装镇定。 现在,终于尘埃落定。 真是太好了! 太子妃长舒 口的郁气,眉头尽数舒展开来,眉眼间跳跃着不尽的喜悦:“莞宁,以后我们再也不必忧心了。” 顾莞宁也长长松了一口气。 虽然早知道元佑帝的心意,可一 圣旨未下,便有变故的可能,心里总是不踏实。现在这颗心算是放下来了。 不过,再也不必忧心? 太子妃还是太天真了。 接下来,才是刀刃相见你死我活的时候。 “瞧瞧你,听到这样的好消息,怎么也不 动?”太子妃笑着打趣:“莫不是高兴得连话都不会说了?” 顾莞宁定定神笑道:“是啊,心里实在太过高兴,倒不知该说什么是好了。” 太子妃喜气洋洋地说道:“喜 子还在后面。” 太子妃这般高兴,顾莞宁自不会给她泼冷水,笑着附和:“母妃说的是。以后儿媳说话行事,还需母妃多多提点。” 太子妃一口应了下来。 婆媳两个心情俱佳,对视一眼, 出会心的笑容。 “阿娇和阿奕呢?”太子妃随口问道。 顾莞宁的声音中略有几分愧疚:“这些 子,我身子愈发笨重, 力不济,时常顾不上他们两个。我起 的时候,他们就已经开始上课了。” “这也怪不得你。”太子妃立刻道:“今 我们正好都有空,不如悄悄去看一看他们姐弟。看看他们上课如何。” 顾莞宁含笑应了。 …… 婆媳两人悄悄去了小书房,在门外站着听了片刻。 薛翰林上午为阿奕授课。 阿奕还在识字认字的阶段,每 认读二十至三十个字。今 读的是诗经。阿奕正在读诗经里的第一篇关雎。 稚 清亮的童声,在小书房里回响,别有一番趣味。 薛翰林一边听,一边略略点头。 阿奕见薛翰林点头夸赞自己,读得愈发起劲。 “薛翰林教学授课十分认真仔细。”太子妃笑着夸赞:“请他来给阿奕和阿娇启蒙,委实是正确之举。” 是啊!薛翰林确实有耐心。 顾莞宁目中漾起笑意,轻声道:“母妃,我们再去看看阿娇。” 太子妃笑着嗯了一声。 阿娇正在上算数课。教导他们姐弟算数的夫子姓孙,不仅擅长算数,还 通杂学。太孙特意将他请来教导一双儿女,也是煞费苦心。 孙夫子年约四旬,皮肤略黑,其貌不扬,看着比薛翰林还要苍老些。不过,那一双不大的眼睛,却是格外有神采。 孙夫子正在给阿娇讲解一道 兔同笼的算数问题:“……一只 有两只脚,一只兔子却有四只。如今笼子里有二十只脚,不知 有几只,兔有几只?” 阿娇好奇地问道:“孙夫子, 和兔为什么要同放在一起?” 孙夫子:“……” “想知道有几只 ,几只兔,将笼子打开,数一数就可以了。为什么还要算来算去?” 孙夫子:“……” 阿娇见孙夫子被问住了,脸上扬起顽皮淘气的笑容,渣渣眼睛,慧黠地说道:“夫子,阿娇刚才是和你闹着玩的。其实,阿娇已经算出来了。这道题,有几个答案。 两只,兔就有四只。 四只,兔就有三只。 六只,兔两只。**只,兔一只。阿娇说的对不对?” 孙夫子显然也为阿娇的机智早慧震住了。 他故意出这道题,本是有意刁难,也想让这个身份尊贵的女童对算数生出好奇之心。没想到,阿娇竟真得算出了答案…… 以一个四岁孩童来说,哪怕是漏了两个答案,也足以引以为豪了。 顾莞宁默默地凝视着神采飞扬淘气机灵的女儿,心中油然而生一股骄傲之情。 阿娇笑嘻嘻地一回头,窥到门 里 出的衣裙,立刻 喜地喊了一声:“娘!” 授课的孙夫子,立刻站直了身子,恭敬地看了过来。 顾莞宁推开门,和太子妃一起走了进来,一边歉然说道:“我和母妃只是偶尔经过,想看看阿娇上课情形如何,没曾想,竟扰了夫子授课。” 孙夫子忙笑道:“太孙妃不必如此客气。”忍不住又夸赞阿娇:“阿娇小姐生 聪慧,举一反三,远胜同龄孩童。” 阿娇得意洋洋的仰头,小脸上散发出晶亮的光芒。 顾莞宁轻抚阿娇的包包头:“阿娇,刚才的题目,其实还有两种答案。或十只 ,或五只兔。” 阿娇侧头想了想,恍然大悟:“娘说的我听懂了。” 顾莞宁欣 地笑了一笑:“学无止境,夫子夸赞你聪慧,你不能因此生出骄躁之心。要沉下心来,才能学得认真踏实。知道了么?” 阿娇乖乖应下了。 孙夫子在一旁看着,不由得暗暗赞叹一声。太孙妃对女儿虽然十分疼 ,却并不一味宠溺娇惯,教导得十分 心。 …… 第816章 挑唆 (一) 定北侯府。 顾谨行 脸喜 ,低声将喜讯道来:“祖母,皇上今 已经下旨,立太孙殿下为储君。尘埃落定。祖母也可以松口气了。” 是啊! 等了这么久,终于等到这一天了。 太夫人眉间郁 尽去,笑了起来:“好!好!好!” 连道了三个好字,可见太夫人心中是何等高兴。 此时,方氏匆匆走了进来,目中 是喜意,声音颤抖:“老爷派人送了口信回来,说今 就会回府休养。” 顾海要回来了! 太夫人眼睛一亮:“你说得可是真的?老三真的能回来了?” 方氏眼含热泪,连连点头。 一桩接着一桩的好消息,委实令人振奋。 太夫人一扫这些 子的郁闷颓唐之 ,笑着说道:“快些将屋子收拾干净,让人将老三的书房也收拾好。还有,让人去太子府一趟,将徐沧‘借’来,让他仔细为老三看诊,开些调理的药方。” 方氏忙擦了眼泪,一一应了下来。 …… 当天下午,顾海果然回来了。 送顾海回府的,正是罗霆。 太夫人没急着打量顾海,先向罗霆致谢。 罗霆立刻应道:“姑祖母实在太客气了。今 是左侍郎特意吩咐我送三叔回来。三叔中了毒,虽被及时发现救治,到底伤了身体元气。体内余毒也未清除。得找大夫开药好生调理身体才行。” 太夫人笑道:“徐大夫已经被请到府中了。” 徐沧有大秦神医的美誉。有他在,自会手到病除。 顾谨行走上前,低声问道:“三叔被送回府,之前的元家灭门惨案,可曾结案了?” 罗霆目光一闪,含蓄地应道:“皇上有旨,命刑部尽快定论结案。想来不出几 ,就会有结果了。” 不管是什么结果,显然和顾海是没什么关系了。 顾谨行这才放了心,识趣地不再多问,送罗霆出了定北侯府。 顾海被抬入寝室中,太夫人坐在 榻边,仔细打量顾海一眼。 “母亲,儿子让你担忧了。”顾海中过毒, 神气倒是不错,显然在天牢中没受什么委屈。 有些话,不便当着方氏和顾谨行的面说。 太夫人伸手,轻轻拍了拍顾海的肩膀,一语双关地说道:“老三,此次你受委屈了。” 顾海咧咧嘴:“这算什么委屈。儿子能平安无事地出天牢,已经是大幸了。” 母子两个 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。 若不采用“非常”手段,顾海还不知要在天牢里待上多久。定北侯府的暗卫,也难免要 出痕迹。现在刑部放他回府,早 结案,对顾家实是好事一桩。 太夫人又道:“皇上下旨立太孙为储君的事,你也该知道了。” 顾海点点头:“此事传得人尽皆知。皇上已经下旨昭告天下,不出数 ,大秦所有百姓都会知晓此事。就是远在边关的大哥,不 也会收到消息。” 这对定北侯府来说,自然是一个好消息。 齐王府和定北侯府早已离心,齐王连连对顾家下手。若齐王为储君,顾家以后在朝堂一定举步维艰。 太孙和定北侯府的关系却极为密切。顾家虽是忠臣纯臣,也希望太孙 后继承大统。 …… 元佑帝下圣旨立储一事,短短一 之内,便已传遍京城。 这一 ,不知有多少人庆幸 喜,又不知有多少人懊恼后悔。bjZjNF.cOm |